《南溟國士 奇甸鴻儒:明代名臣王弘誨》書評
晚明政壇上一叢永遠的綠竹——王弘誨
“他雖著有《尚友堂稿》、《天池草》、《南溟奇甸集》、《文字談苑》等作品流傳于世,但在明朝文壇,他并不是出類拔萃的;他雖然官居正二品的禮部尚書,但官位也不是很顯赫。然而,王弘誨卻因他的國士精神而名聲遠播,史書留名。王弘誨,他不是宰相,卻能將一種國士精神,于國于家奉獻了一生。他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文化高官!
這是《南溟國士 奇甸鴻儒》一書作者余杰關于王弘誨的評論。我想,這應該是王弘誨人生的真實寫照。如作者所描述,王弘誨的一生相當曲折,仕途不盡如意,但他卻仍能忠于職守,從不向權貴折腰,儼然有古大臣風范;他雖過早致仕,卻能發揮余熱致力于海南家鄉的文教事業,惠及瓊郡無數士子。
在晚明極重氣節的時代,王弘誨“勇救海瑞”、“奏考回瓊”、“最后諍言”、“引薦利瑪竇” 、“創建書院”等諸多義無反顧的舉動令人肅然起敬。他仗義忠勇,正直不附炎趨勢,堅守臣道為民請命,堅持自我又能博納新思想。如此傳奇經歷的一生,濃縮在了這本篇幅不大的小書里面。這本傳記的作者余杰,是一位文學女博士,她以女性獨特的理解,以重大事件為線索,解析和重構了王弘誨的一生。從這本書里,我們既能客觀地認識王弘誨的一生,又能從較為深入地分析并充分去了解他所處那個時代,得到不少關于海南歷史文化的啟發和反思。
對于明代海南人才輩出的時期,王弘誨年青時代的膽識、壯年的忠勇、晚年的淡泊令人欣賞,他所代表的不屈不撓的古代海南官員精神令人敬佩。這位晚明政壇上的文人國士像一株不老的綠竹,向我們訴說海南青山一樣厚重的歷史文化,那些關于他的太史坊、八角殿及尚書林等景觀,則象征著一種穿透了歲月的人文精神,在海南這片土地上持續傳遞著。
|